日以乾乾

《周易·乾》有云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,若厉,无咎。” 2017 年里程碑,生日记。

在中国北方, 十月是一个绚烂的季节,天气晴朗的时候,天空很高、很蓝,白云悠悠,零星一团,就像一个大盘子里就剩下了一个「雪绵豆沙」。如果去田野,会看到金灿灿的一片又一片,风吹麦浪,满满的收获心中荡漾;如果你爬山,那就不仅仅是金色,是层林尽染,是五色缤纷,尤其是高山远望,一簇簇、一丛丛,与天、与山、与石,相照成画卷。秋的绚丽去掉了夏天的那种天真烂漫和浮躁,白露节气过后,每一次寒流的降临,都要经过一番洗礼,沉淀下凝重的色彩,向这一年来的收获致敬。

(东北秋山,图片来自朋友拍摄)

我一出生,就与如此绚烂的季节相遇,人生第一次的相逢,她给我一些凉意,一些美丽,一些内敛,一些沉重。工作以来,每当遇见很久不见的朋友,他们都会总结说「我觉得你和以前不一样了」。直到现在我还不太敢直面他人眼中的自己,终究没有问出「到底哪里不一样」的话,却也在心底深深地认同。犹记大学刚刚毕业之时,我问一位老师:“成长有止境吗?”老师笑而不答,自顾自地吹着海风,旁边站着一个傻傻的我……

性格内向,一直喜欢与书本为伴。遇到不懂、不会、不理解的问题,都会到小镇的一家书店与找书解决,除了学校老师,很少假手他人。到了大学,图书馆更加成了我的工具箱。在之前漫长的二十几年,书籍几乎成了我解决问题的工具,类别也多集中在社科通俗读本。熟读成诵,终于有一天,我发现同一类主题的通俗读本,内容上往往大同小异,思想上我也能琢磨出来,文笔也谈不上什么文学性,自我感觉如鱼刺在喉,卡住了,上不去,咽不下……

爱学习的孩子运气也不会坏到哪里。2016 年的 7 月,读到 阳志平 老师的博客,心生欢喜,一股内在的直觉告诉我,这些内容非常有价值,于是一直追随。关注阳老师的博客,参加开智部落、开智大会,学习编程,还有接下来要即将参加的认知写作学课程。以上这些,完全超出我自身认知能力。最真实的情况是,阳老师的博客基本读不懂(不信你就试试)。 Python 班的大妈大神常常念叨着“不折腾会死星人!” 还好,跟在开智的这一年,越折腾越有趣,每折腾一小步就把自己的边界扩张一点点,不再有摸到天花板的恐慌感。

(朋友圈截图,2016 年的今日,开智部落启动,我把它当做礼物送给自己)

粗略统计一下这一年的可见成果:

  1. 精读 19 本书,并且写下读书笔记(卡片形式)。粗略统计每篇读书笔记 2000 字以上。阅读主题包括:理性思维、如何决策、如何学习、基因与模因、进化心理学……(详见 开智通识部落书单
  2. 学习 Python,编程技能从小白到新手,这个博客算是新手练习的成果。

而那些不可见的内隐的迭代,则是思维方式、行为方法、习惯养成、应用工具等等的升级。

  1. 思维方式:科学思维、黑客思维……
  2. 行为方法:信息检索、有输入就要输出、具身认知……
  3. 习惯养成:看难书好书记读书笔记……
  4. 应用工具:Markdown、GitHub、Git、Zotero、Anki、kindle、Wiznote……

遗憾的地方在于,底子差,文科出身科学素养不足,难书真的很难而时间不足,一些想做、应该做的都没有完成,比如说每本书读书笔记之后还要写一篇总结文章,每周一个,每个月一总结,由于难度大、时间紧,拖延症一犯,就没有提起笔来,另外则是能力不足,部落里倡导的高阶模型应用不起来……

阳老师召集开智部落,提供的是这样一种氛围:内在动机驱使,高阶模型指引,同侪压力让你躺着也得进步,用互联网把一群气质相同的人聚在一起,觉得自己的不一样还挺有意思的。也正是开智种下的模因,让我自己有相信自己有能力突破边界,知道如何跃迁,也感觉自己越来越有趣。于是,我跟随自己的时钟,以生日为里程碑,每一年输出的可见成果,则是刻在里程碑上最好的文字。

我看不见未来的道路,但我知道未来已经发生,希望我有一天站在未来的时候,不负当年!感谢依然坚持的自己,感谢相逢。

2017-10-18 10:00PM